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過分平靜的心
剛回台灣時,還沉溺在國外自由的氛圍,寬闊的環境,居住的空曠,常常一整天見不到一個人。 回到台灣,常常讓我不免望著天空興嘆,狹小的天空,鳥籠的生活,好想買個大房子。 嘿嘿…. 窮夫妻剛從國外回來,還外加一個小拖油瓶,會不會想太多阿?!雖然當時房價還好,但是我沒錢。 幾年後的現在,我有了一些錢,終於有能力買房子,但是房價級數翻揚,我到底是要留著當老本,還是買房作屋奴,突然陷入了泥沼…
結果法拍屋主幫我做了決定,他不拍了,我也不用矛盾了,只是思慮已被啟動了開關,雖然停不下來了,但也是going nowhere,所以就形成了現在這種心理狀態,平平的。賺錢如何? 買房如何?那人生應該是如何? 心中總是少了一點點,到處都充斥著有一好沒兩好的選擇,下一步該如何?Decision Tree在眼前不斷的伸展蔓延,我伸長脖子也瞄不見的未來,隨著一次次的抉擇慢慢走,但回首都充滿了如果,有點怕接下來的decision time,我或許真的沒辦法負荷,有點想回到我的烏龜殼中…
現在是過度平靜的心,灰灰的,像最近的天空,陰霾中。 或許隱隱的,有點期待陽光,不知會以什麼形式或過程後出現,或許也只能期待吧?! 某一天。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俄國經典之夜~羅許德茲特溫斯基大師




這場是期待已久的音樂會,由俄國大師集的指揮來詮釋經典的俄國作品,原曲目訂為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及柴可夫斯基E小調第五號交響曲,這曲目簡直上上之選, 再加上指揮家及鋼琴家都是活躍於樂壇的著名人物, 當MIN發現此等好康時, 二話不說當場訂票, 還不忘吃好倒相報, 拉了姐姐及弟弟一起來個音樂的超級饗宴, 這場音樂會有點像是酷愛生魚片的饕客遇倒頂級黑鮪魚的感動,並請來三星主廚及來自日本頂級生魚片師父來掌廚那般了得,你能拒絕嗎?
結果呢? 訂了位,滿心期待再期待,坐在音樂廳,不經心瞄了一下節目單。天兒阿!!! 我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拹奏曲呢??? 不見啦!不見啦!! 上半場的拉赫曼尼諾夫改成海頓F大調為小提琴、鋼琴、與弦樂的拹奏曲,及史尼特克第六號鋼琴、小提琴、與弦樂團大協奏曲。 那是啥阿?!!! 晴天霹靂!! 我的頂級黑鮪魚被換成了比目魚加小蝦蝦,生魚片大師旁邊跟了個切蝦子的小師父,而餐廳明擺著的是它有更動菜單的權利,你當場欲哭無淚,求訴無門,日本頂級生魚片大師依舊,三星主廚仍在,怎麼辦?! 那那那… 人都到了餐廳了,頭都洗下去了,就勉強湊和一下啦!
上半場是的海頓與史尼特客. 我不是樂評家, 所以聳動的描述與譬喻就省了, 直接就說心得吧! 海頓是古典時期的音樂家, 整個作品不脱巴洛克的風格, 但整體格局似乎小一點 ,感覺就像是鋼琴 ,小提琴,與弦樂團之間的對話. 而史尼特客? 只能說我不是現代音樂的愛好者, 不是很清楚所謂的現代音樂跟亂彈之間的差別(我是業餘的音樂愛好者,所以喜愛現代音樂的別打我…)所以上半場就在精神強迫集中的情況之下結束了, 但唯一拉回我的注意的是維多利亞.波斯特妮可娃 Viktoria Postnikova的鋼琴, 她有力且充滿技巧的彈奏, 加上羅許德茲特溫斯基大師的完美指揮與配置, 將三種樂器之間的對話提升為重量相當,且各具特色的陳述與表達, 不會頭重腳輕, 三種部分的對等表現融合, 並唯一諧和的對話, 這種對等是在其他協奏曲表演中很少見的, 這也是我對二位大師的功力感到完全, 完全地佩服!
下半場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這首交響曲,四個樂章,絶無冷場,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交響曲之一。 不知道是食材精進,還是三星主廚利害,還是兩者都有,下半場的演奏令人無比驚艷。 第一樂章的雄厚,無論是管樂或是弦樂的部分,都展現獨特的俄國樂句的方正結構與厚度,而樂手在第一時間也展現了其信心與投入,將聽眾帶領進充滿俄國史詩般的畫面; 第二樂章是我的最愛,弦樂與管樂的交相呼應,起承轉合,主題再現,娓娓道來; 第三樂章快樂、輕盈的,讓人心情不免起舞; 第四樂章主題再現,弦樂開始,將整首曲子做一交代,長笛、雙簧管、單黃管交相融合的演出完成一個完美的過水,接著弦樂重新回到主題,第一樂章的銅管再度喚起大家俄國的威武、嚴肅,高亢如煙火式的勝利完成高潮,在絢爛與高歌中結束。 正體而言,除了銅管有一小爆音外(我沒辦法不寫出來,因為實在挺明顯的…相信爆音樂手會在家痛苦一星期…),整體演出院超乎我的想像,10幾年前的北市交似乎已蛻變一水準上的樂團。 MIN說的對,其實近年來音樂家回國的多,水準每年都在進步中,上次聽NSO的演出就已經覺得不錯,這次的北市交更讓我驚訝不已,也為台灣的的音樂水準與環境感到更有信心。
結果是還是沒吃到頂級大師所經手的黑鮪魚大餐。 在經過這場音樂會後更對正統的俄國音樂家所詮釋的拉赫曼尼諾夫有無比想像(我曾經聽過波哥雷里奇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只能說實在是太怪異了!如果拉赫曼尼諾夫聽到他的那樣詮釋成那樣大概會想哭吧?! 至少我聽完超想拆椅子砸鋼琴,或許是我沒慧根啦! 跟我不懂現代音樂一樣… 不過,實在沒辦法忍受自己的最愛被這樣糟蹋…)。 吃不到的最美,總是有機會的,突然對未來的有信心了起來…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夢想? OVERRATED吧?! 聊聊日劇零秒出手(Buzzer Beat)
這次是零秒出手(Buzzer Beat)。卡司有山下智久、北川景子、相武紗季、伊藤英明等演出。 剛開始一聽劇情簡介,是屬追求夢想類型,興趣實在是缺缺,同事大力推薦此齣日戲,而我繼流星花園後還沒找到一齣可以陪我運動,度過漫漫時間的電視節目,所以就想說給它個機會,試試看囉!


一看就黏住了。 劇情進行很快,讓人根本無暇去想是否好看、要不要繼續看?的同時,眼睛離不開電視,任由它一集一集的向下播而欲罷不能。 主角是屬善良但猶豫不決,每到重要關卡都會岀點誤差但是心懷理想的男生,山下智久一向是演出此類型角色的不二人選,嚴格來說,幾位主角演的算是普普,畢竟偶像演戲一向是外表的吸引大過表演的實力,所以也沒特別的失望。只是俊男美女總讓人耳目為之一新,情不自禁就會希望王子跟公主趕快在一起,而我又是屬於很融入戲劇的歐巴桑型觀眾,好惡一向分明,但是這齣日劇是我第一次找不到反派可以討厭的戲劇,這倒是很不一樣的經驗,共同追尋理想的情節雖然老套,但是看完總是熱血沸騰,青春真好!
不過,戲劇畢竟是戲劇,如果說看看就好,不免壓低了電視對人的影響力,但是就BUZZER BEAT而言,追求夢想是主軸,一再鼓勵勇敢追求,所以這是勵志片,但是以現實面而言,夢想好像太容易了,只要追求就一定會有成果嗎?但實際上呢? 我相信大家一踏出校門,一定是高舉追求理想的旗幟,但是在現實的摧殘下,到底又有幾個能夠實現夢想,一展所長?尤其是在金融海嘯時機步岀校門的新鮮人,先不要說一展所長,根本連立身之處沒有,夢想,似乎有點沉重了, definitely overated….
當然正面思考是最重要傳達的message,過度的現實面不免讓人懷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或許Buzzer Beat強調的是別忘記當初的熱情,每每都不免被主題曲喚起熱血的初衷,在男女主角奔跑與追求的同時,不禁讓人想起青春的過往與曾經懷抱的夢想,當然還有純純的愛阿…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尋找戀愛的感覺
話題回到死黨中有一人未婚,她提及最近的ㄧ段正在進行的筆友之戀。 已婚的歐巴桑們興奮異常,這種話題最是文思泉湧的焦點了,大家討論的無比熱烈,連婚禮是否要到愛爾蘭去辦(筆友是愛爾蘭人),我們要如何參加,到小孩子混血兒很可愛,都在討論的內容中出現。 問題是,還在筆友階段ㄟ,八字除了沒一撇外,連筆都還沒找到呢?! 但是光話題就足以讓歐巴桑們開心到不行,當然這是七嘴八舌的歐巴桑的本性,但是一種戀愛感覺得拾回才是重點所在吧!
其實,一旦步入已婚,愛情中的甜蜜感動逐漸被現實中的柴米油鹽所取代。當然也許在某些重要日子,有心的一方會製造驚喜浪漫,但是或許是東方人舊有的保守與含蓄,不善表達與傳統束縛,現實面逐漸取代浪漫,想一頓燭光晚餐得先安排一下小孩、談心說情之前先了解解決一下醬油買了沒? 明天要吃啥? Fu都沒了還談啥?! 或許浪漫是建立在金錢上,有錢有閒的人的特權,已婚人士,尤其是上班族,我想算了吧! 所以漸漸的,我們或許遺忘了戀愛的感覺,但是當偶像劇演起,王子出現時,小女孩的想像不禁浮現。 原來我們只是壓抑住,而不是遺忘了…
那戀愛的感覺重要嗎? 或許就因人而異了。 談戀愛會讓人美麗這句話我是深信不疑的,但身邊總是有腳踏實地的朋友,衷心認為戀愛是婚前的遊戲,現實才是人生的主戲,存款的數字代替了戀愛的驚喜,小孩也取代了往昔的甜言蜜語,他們都覺得ok,所以戀愛感覺的重要性跟你覺得要不要化妝的問題是一樣的。 但是只是在固有的傳統觀念束縛下,戀愛感覺對已婚人士是一種奢求,所以當那位未婚死黨一提及戀愛的事情時,總是點燃已婚人士的一團死灰,或許是喧囂後的孤獨吧!
市面上彈蕭邦作品的鋼琴家如過江之鯽,事實上,好像只要錄製鋼琴作品,蕭邦一定會是曲目中。版本這麼多Min花在這裡的錢與精力都快可以當評論家了。 我聽音樂純粹是靠感覺,跟品酒的邏輯一樣,就是沒有邏輯。 我最欣賞Maria Joao Pires所詮釋的蕭邦,有種女性細膩但是柔中帶剛,每個轉折的處理相當細緻,但力道绝不因而稍減,總感覺得到女性特有的剛毅與細緻。

戀愛的感覺很重要,象徵著愛人與被愛的心情,一種特殊的費洛蒙,理應不該隨著婚不婚而轉變,尤其在已經是太現實的人生中,無論多少, 都不要忘記戀愛的感覺吧!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你有多有時間可以復原 (George Bizet: Les Pecheurs de Peries)
好不容易熬到了週末,身體是無恙,但心理與信心倒是滿目瘡痍,問題是週末才二天,在這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中。 第一先要解壓,放棄自責的壓力,重新面對市場,面對自己能力的缺陷,重建信心。 然後,再次檢閱市場,重新擬定策略,再次上戰場作戰。 這有點像是拳擊賽中,你已經被擊倒多次,已經懷疑能不能再站起來的同時,休息的鐘聲響起,你退到護欄邊,坐在小椅凳上喘息,在一片茫然中,面對下一場即將開打的鐘聲響起前那份緊張,你知道你一定要快一點準備好,無論是身體或心理, You have to be well-prepared before the fight begins, but can you?
休息的時間總是短暫,在這短暫的片刻有多少事情需要完成?! 而時間總是最無情的,在經過的每一刻並不會因你的躊躇與猶豫而緩慢下來,在舔自己的傷口的同時,好多好多tasks是同時在進行。 沒辦法,一定要這樣,畢竟時間真的是有限,正如休息的時間真的只有15分鐘,鐘聲一響,無論已經復原了還沒、準備了沒有,你就是要上場,直到比賽結束。
一天過去了,我留給了自己空白,放空的同時希望能從無限的自責中解放,先不論解放了多少,信心重建工程還是要進行。明天一過,比賽的鐘聲重新響起,帶著不知復原多少的心情,面對市場這龐大的怪獸,帶起小小的手套,總是要揮出屬於交易員尊嚴的一拳,希望的比賽的結束,我們都仍挺立著,畢竟,在這艱難的人生中,能做的,只有竭盡全力,不能做的,只能兩手一攤,留給天吧!
比才耳熟能詳的歌劇只有卡門(1873),但是採珠者(1863)是比才的第一部歌劇,也成為他嶄露頭角最早的歌劇作品,採珠者中這曲男子二重唱,是第一幕獵戶來探望組爾加,二人回億起在聖廟看見的美麗女祭司的一幕的男中音二重唱:「從那聖廟深處」。男子二重唱之美,渾圓,單純卻充滿信心與感情地敘述男子之間的友情,曲中一再承諾彼此不要因女人毀壞珍貴友情(雖然終究還是背叛了),讓心情不免沉澱了下來。 我沒特別喜歡歌劇,但是每齣劇中總是有幾首令人感動無比作品,在傳遞感情時,沒有任何樂器比人聲更好的了,在這沮喪的一刻,就讓這委委的敘述,尋回心情的平衡與寧靜。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販賣夢想的事業 ~ 偶像

(憂鬱的帥哥, 不知有多少粉絲為了這一幕同掬一把眼淚...)(包裝過的偶像, 我個人就沒那麼喜歡...)
唉… 前排又在高聲討論市場,心不甘情不願的被拉回現實,不禁想起這個販賣夢想的事業,無論是戲劇或是歌手,總是有一塊市場是立於不敗之地的,而這塊市場似乎以女性為目標,作法相似,第一步一定是要挑選長相及氣質不錯的男生, 這是先天要件,有效地將其以王子的形象做包裝,搭配戲劇,甚至情歌,深情款款,實現女性同胞的對情人的想像,結果通常勝率很高。 一旦成功後,形象的維持,有效地將戲劇塑造的image加以延伸,偶像的故事延長,粉絲的夢不間斷, 裴勇俊就是這個產業的神話,日本粉絲的一擲千金,只能說,這夢做的還真是有點貴的離譜,但是又有誰能price一個夢及它帶來的愉悅的價值呢?!
收盤了,等待今天的損益。最近天黑的很快,過了秋分,夜漸漸長於日,我好像感覺是過了秋分的人生,似乎有點將夢想建築在一個幻想上。 好處是,它總是帶給我在感性面的加強,或許在理性的產業總是希望有另一面的刺激;或許根本就沒有理由,就是喜歡王子嘛,甘願在泡泡的假象中成為販賣的對象,上次是完美執事,這次是深情氣質王子,誰知下次是誰? 只要消費者都在,哪怕市場會跑? 商品推陳出新,我的夢想似乎永無止盡呢?!突然有點暗爽在心中…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好康相報~音樂會俄國經典之夜—北市交與羅許德茲特溫斯基大師 All Time Russian Favorites

(維多利亞.波斯特妮可娃 Viktoria Postnikova, 俄羅斯鋼琴家, 錄過柴可夫斯基鋼琴獨奏全集等等)

這場音樂會是集合了難得的一流指揮家與鋼琴家, 唯一的變數是北市交, 我曾經在10幾年前聽過北市交的演出, 心得就不要說了, 希望過了10幾年, 他們已經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 最重要的是, 求求你們千萬別毀了我的拉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阿!!!
以下是官方網站的介紹, 取自Arttime藝術網.
俄國經典之夜—北市交與羅許德茲特溫斯基大師 All Time Russian Favorites
演出地點 :
國家音樂廳 ( 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
【演出】◎演出時間:11/8(日)14:30◎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票價 200 400 600 800 1000)
【演出人員】客席指揮/格納迪.羅許德茲特溫斯基 Guest Conductor Gennady Rozhdestvensky鋼琴/維多利亞.波斯特妮可娃 Piano Viktoria Postnikova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
【曲目】柴科夫斯基:波蘭舞曲,選自歌劇《尤金.奧尼根》P. I. Tchaikovsky: Polonaise from "Eugene Onegin"拉赫瑪尼諾夫:C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作品18S.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 18柴科夫斯基:E小調第五號交響曲,作品64P. I.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5 in E minor, Op. 64
【音樂會介紹】「我的感覺就像中風的人一樣,不知該如何安放頭、手。」這句話出自俄國作曲兼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之口,當時他正因為《第一號交響曲》首演失敗抑鬱不振,求助無門之餘,只好找上心理醫師為他催眠,結果心理暗示一舉奏效,隔年順利完成了《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其善感的旋律與深具影像性的特質,讓它至今仍是電影配樂的最愛,甚至被填上歌詞、改編為具爵士風來演奏。柴科夫斯基在結束短暫的失敗婚姻後,投入以普希金所寫的悲劇小說改編的歌劇《尤金‧奧尼根》,創作情結與不順遂的生活糾纏難辨,讓其後的第五號交響曲充分顯示出他對命運無法預測的痛苦,甚至儘管首演大受歡迎,悲觀的他卻仍舊認為這首作品過於誇張虛偽。俄國經典之夜將由格納迪‧羅許德茲特溫斯基這位當今最偉大的指揮家擔綱,自小跟隨父親安諾索夫修習指揮的他,在音樂院畢業之初,就二度率領學生管弦樂團參與柏林與布達佩斯的音樂大賽奪冠,之後便與波修瓦劇院展開長期合作,他少見兼具高尚優雅與炫燦豪放的特質,多年來,包括英國倫敦的BBC廣播電台、奧地利維也納交響樂團以及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愛樂管弦樂團等邀約更接踵而至,更肯定他的音樂實力。而擔任鋼琴演奏的維多利亞‧波斯特妮可娃,曾榮獲包括波蘭華沙的蕭邦鋼琴大賽、俄羅斯莫斯科的柴科夫斯基鋼琴大賽等多項獎項,更深受俄國鋼琴大師李希特的喜愛,在李希特晚年,兩人經常攜手舉行音樂會。
【客席指揮/格納迪.羅許德茲特溫斯基 Guest Conductor/Gennady Rozhdestvensky】1931年生於莫斯科的格納迪.羅許德茲特溫斯基為當今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攻讀莫斯科音樂院時,跟隨父親安諾索夫修習指揮,並向歐伯林修習鋼琴。20歲時即與波修瓦劇院簽約,並在那裡首次以指揮的身分演出芭蕾舞劇《睡美人》。1964到1970年間,擔任劇院的首席指揮,並於2000年獲聘為音樂行政總監。他在波修瓦劇院指揮過哈察都量的芭蕾舞劇《萬夫莫敵》的世界首演,及布列頓歌劇《仲夏夜之夢》的全俄羅斯首演。著名作曲家如浦羅柯菲夫、蕭斯塔可維奇等都曾為他題獻多首作品,而其錄製的有聲品目前已遠超過400張,共計收錄786首作品,為史上收錄最多作品的指揮家。
【鋼琴/維多利亞.波斯特妮可娃 Piano/Viktoria Postnikova】維多利亞‧波斯特妮可娃誕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市的一個音樂家家庭。三歲時即展現優異的天賦,並在七歲那年就與管弦樂團做公開演出。之後她進入莫斯科音樂院就讀,並參加如蕭邦鋼琴大賽、柴科夫斯基鋼琴大賽等,履獲大獎,自此開始揚名國際。波斯特妮可娃曾以獨奏家的身分與知名樂團合作演出,如: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美國波士頓與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等,也曾與拉圖、科林.戴維斯等知名指揮家共同合作過。此外她也是一位優秀的室內樂家,其中與英國小提琴家曼紐因和羅馬尼亞女高音瓦拉蒂等合作演出,最令人稱道。
40的迷惑 (Perhaps Love / John Denver)

第一次感受到真實年紀的震撼是前一陣子在醫生那兒。 之前鼻子過敏嚴重,看過醫生後,拿著診療單去付錢時,上面很完整地、理性地、毫不保留地show岀年紀是幾歲幾個月,喔喔…. 原來我已經是這個數字的人啦? 不會吧?!可是,我怎麼一點感覺都沒有呢?! 不是應該有「隨著時間的經過,增添的人生閱歷」嗎? 或許至少應該有「成熟自信的」心智,及隨時都有信手拈來的人生智慧吧? 我都沒有ㄟ….這下子真是汗顏了….
麻煩了。 那我是不是應該想想我到底有甚麼? 有包包跟鞋鞋?這部分就略過吧,免的引發老爺的資產調查。 我喜歡時尚,對美有自己的觀點; 我的朋友不多,而且會保持距離; 我喜歡有個人的空間;雖然有時沒耐心有點兇,好啦好啦,很兇,但是我一直都想做一個善良的人; 我喜歡大笑,聽笑點低的笑話,做已經知道結果的心理測驗; 至今我仍然會在鏡前,煩惱「我為甚麼是我?」的問題; 我不喜歡晦暗面,到現在無法解脫對「死」的恐懼與害怕;我喜歡文化、藝術、音樂、葡萄酒;我不喜歡浮誇、膚淺、表面。 我不喜歡束縛,忠於自己的感覺。
這些的成長或許與人不同,但是我忠於自己,喜歡就來,不喜歡就走,但是絕不傷害人。 我或許沒有所謂的人生智慧,也無意願到處分享。未來的歲月,只願能累積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而在歲月的洗禮之後,希望我還能持續忠於自己。 By the way, 我還沒40啦!真的啦!! 不虎濫啦!!… 差一點也是差阿!… 喂喂喂,別走阿….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憂鬱是拿來崇拜,幽默還是最愛 (Le Nozze di Figaro/ Elisabeth Schwarzkopf with Philharmonia)

所以這次是流星花園。 沒錯!就是那齣用同一套劇本已經拍遍全亞洲的偶像劇。 這次是韓國版的。其實在台灣拍此波流行的第一版時,我並沒很認真的看,台灣的選角都非常不錯,F4在演藝圈發光亦是在預料之中。 劇本到日本,選角即沒台灣來的優,所以在日本雖然亦受歡迎,甚至拍了電影版,在台灣引起的漣漪相對就褪色些。 接著到偶像劇的發源地 – 韓國,以韓國人不服輸、好鬥的本性,選角應該都是一時之選,我也沒特別注意韓星,從頭到尾韓劇只看過2齣,而這部是從中間才突然開始看,雖然不知為啥對祖母級的偶像劇有興趣,或許是看完「咩妹的完美執事」還執著於少女漫畫的畫面吧?!
沒想要討論劇情,因為老實說,我也只是大概知道而已。只是好玩的是,劇中飾演花澤纇角色的金賢重(劇中名字叫做尹智厚),現在成為韓國人氣最高的男演員,這倒是和之前的2個版本所引申的結果不甚相同(之前大紅都是飾演男主角的「道明寺」),不過看了幾天韓版的流星花園,要我猜的話,我一定也是猜金賢重會大紅,原因無他,劇中完全將他塑造成白馬王子的形象,超帥、多金、癡情、 憂鬱、專情,完全是符合夢想中的王子,能不紅嗎?


其實想想,男人的魅力不單在外表,幽默風趣更能擄獲芳心,人生的平淡總喜歡用歡笑來上點色彩,憂鬱小生或許是一時激情,適合遠遠的欣賞,而幽默卻能經的起時間的考驗,適時的加入歡樂pheromone,在不知不覺中,更吸引到異性,所以真正能持久的是幽默特質。當然每人的笑點都不盡相同,這時甚麼鍋配甚麼蓋就是重點,彼此的幽默進化成默契,而相知的會心一笑,總是最感動人的一刻。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到底有沒有Happy Ending? ~山本文緒的啟發 (I Will Survive /Gloria Gaynor)
我很少看日本文學,嚴格來說,應該是看過了一些然後發現不太對味,所以在我的閱讀書單中,日本文學總是時有時無。 但是最近看了山本文緒的最新作品 “30歲又怎樣”,突然有種相似的感動,因為寫出了我長久以來的困惑,書評總是說他實際且赤裸的點出時下女性的煩惱,我是不太知道時下女性煩惱是啥,所以對我自己有時產生的憂鬱總是感到有點不安,對自己到底正不正常還是存有一些疑惑,或許先應該對「正常」下個定義: 是所謂的Norm嗎? 還是科學一點,將所以女性同胞的生活、心情、煩惱等做成normal distribution,至少75%的信賴區間? Anyway, 這個問題的本身基本上也很難定義 但是心情有時總是一點懸在空中…
看了這本書以後,突然對山本文緒的筆觸與文章感到好奇,或許他能回答我長久一來的問題與困惑,所以不假思索先到網路上去找相關討論的文章,然後又買她其他的作品拜讀一下。
或許是對她的期望太高,所以當找不到問題的解答時,心中反而有一種失落。 山本了解這種矛盾與掙扎,但是就如同沒有答案但是寫的很好的問題,結果一樣令人困窘,每篇文章,以各種面向與人生下手,但是重複的現象一再出現,難道,真的沒有Happy Ending嗎?
或許不應該對山本這麼苛求,或許也該怪自己總是想要有最快且方便的答案。 也許在「人」這種複雜的個體中,答案本來就不會很簡單。 更或許每個人即使有相同的問題,也會有完全不同的解答。 被知道、被懂得總是一件寬慰的事,畢竟,山本讓我知道我並不是異數,在現實的束縛中,有顆桀傲不遜的心並不需要被禮教斥責。既定的框框中,”happy-ending”的定義終究是會回到自己的心中…
東京,總是在驚鴻一瞥中
我是自由行的實踐者,不喜歡被時間奴役, 更討厭被行程束縛,但是唯讀日本,我一直都是選擇跟團走,可能是第一去日本時,是我高中的時候,當時對日本人的英文理解度有點嚇到,但是長久以來又懶得學日語,所以就乾脆交給別人處理, 帶著空空的腦袋去日本旅遊。
我很喜歡日本。乾淨,輕鬆,日本人都保持距離但是有禮。永遠不用擔心看到恐怖的廁所景象,也不用擔心躺到髒髒的床鋪,所以自從自美國回來以後,我幾乎每年都去日本報到,每年都參加團,夠怪吧?!我知道。
話說這次帶少爺、小姐去日本當作年度旅行,完全就是樂園之旅,迪士尼、Hello Kitty 樂園、宮崎駿美術館為主軸,中間又有蘆之湖遊船及體恤辛苦父母的箱跟泡湯,典型的東京5天4夜遊,回程飛機是晚上6點餘,以為有一個小小整天可以在東京晃晃,所以事前又多買了一本東京旅遊來參考參考,沒想到回程當天又是下午2點集合,商店是早上10點才陸陸續續開,我逛啥阿?!
三次去東京,平均逛的時間都不超過3小時,怪的是每次都僅止於新宿,而每次都在找路,來的時候是滿滿的期待,回去的時候都是無限的惋惜。我真的很想認識東京,體驗白天匆忙行走、晚上釋放壓力的東京人生活;我很想探詢旅遊書上介紹的小店家,然後知道驚呼「歐一係~ ~」是啥感覺。我真的很想真正認識東京,這個屬於日本的城市生活。
所以囉,決定明年的歐洲換成東京自由行走,老爺早已經笑開了,大方說隨便妳!我沒啥想法,不過一直都是順著感覺走,現在是東京,哪知明年想啥?!我想老爺也知道,所以笑容中帶點疑惑跟緊張,不過,在這個時點,望著滿滿的數字與研究報告,我只想高呼:「我真的好想待在東京喔!!」,也或許是Anywhere but here吧?!…
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選擇 (“Lost illusion” by 孟德爾頌, Daniel Barenboim piano)
接著是大學四年的渾渾噩噩,喔! 不是不是,是積極向學(這句話我不免心虛…)然而玩是一定要玩到,all pass是基本的要求,我謹記在心。 四年完整畢業,但是我到底要做什麼,卻是仍然全然未知,當當時的四大CPA Firms招募時,我也參ㄧ腳;助教面試,我也記得寄上履歷,最後決定繼續留在學校,當然不是因為我會計特別好,只是對於離開校園進入社會這件事,仍有一種小小的恐懼,我記得我還小啊!
所以及至當時,助教是我做過第一個抉擇,接連就是一連串的decision tree, ㄧ步ㄧ步,自己的抉擇。 花旗的試煉,匯豐的磨練,接著就是一個重大的轉折-美國留學。
美國將近五年多的生活,這是我一直反覆思考是否是對的決定,尤其在當花旗搬來同一棟大樓時,昔日同梯的同事們都是各據ㄧ方的菁英,而我,還在生物鏈的底層奮鬥時,昔日的抉擇是否是正確的一直困擾著我。 我擁有在美國無拘無束的生活的同時,我喪失了嶄露頭角的時機; 當其他同事正雄霸一方展現之時,我深陷於自由的喜悅, ㄧ回台灣才驚覺落後之劇,但是時間已經過去…
我沒辦法知道當時決定留在美國的決定到底是不是正確的? 就像如果現在再回到從前 我也不知道會不會做ㄧ樣的決定? 自由與事業,悠遊與金錢, 凡夫俗子如我也是不知該如何取捨。 其實,看看我身邊所擁有,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但是當光鮮亮麗的花旗人經過我身旁時,心旌不免動搖。 如果,真的是如果…
及今思之,我還是沒有答案。 或許自由也好,事業也好,我都沒辦法再回頭,只是,在心中總是存有一些問號。如果,真的是如果,我會如何?!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尋找完美的情人~ 看『咩妹的完美執事』

這是每個女生的夢想,當生來的那一刻起,我們都是獨立但不完美的個體,所以都有點孤獨,有點缺陷,in some way,總是在找尋補足心靈缺憾那一半,所謂的”soul mate”,靈魂的的另ㄧ半,讓自己滿足,不再欠缺的遺憾。找尋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在重新發現自己的一種過程。然而每個人生長的環境不同,所以每人心中的完美的情人也是不同。ㄧ般女生如我而言,表面上的要件總是最簡單,帥、多金,王子般的形象總是不約而同在的出現在想像中,所以電影、漫畫、小說應約而生,將想像化成影像,白雪公主是開始,真人的電影「麻雀變鳳凰」總是百看不厭,進階的「西雅圖夜未眠」給我們尋找soul mate無限希望。 然而王子都是在電影中,躺在身邊的還是糟老頭。 或許在唏噓於現實總是太現實的同時,現實中的這個糟老頭,總是在我離地很久時,歡迎我回到地球,他只是抓住我這支樂於迎風飛翔風箏的那根線,或許這是所謂的歸屬,可以讓心不再流浪,所以心總是安心起飛,乖乖回家。
這次的起點是「咩妹的完美執事」,寫實度好像吸血鬼的暮光之城沒差很多,完美職事知道你的需求,完成你所有的想要,就像是魔術師變出ㄧ次次屬於你的魔術,水嶋斐呂飾演的完美執事相當迷人,這齣日劇也讓他成為日本新ㄧ代偶像的重要推手。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午後的紅茶

也不知從啥時候開始,對紅茶有莫名的喜好,不是甚麼雅興,也不是特別想研究, 只是單純地每次吃完中餐後,想點杯紅茶喝喝;經過便利商店時,總會進去買各種紅茶試試,只是感覺好清涼、舒服。 只可惜绝大部分的餐廳的紅茶,都是立頓茶包去泡一泡再加糖,沒啥深度,喝起來都一樣,更不要說一般的罐裝紅茶了。 即使如此,我也懶的真的去買紅茶葉,優雅的享受英式紅茶。 就在對紅茶的熱度在遞減的同時,突然讓我喝到一個不錯的罐裝紅茶,趕快寫入日記中,免得日記還沒寫完,我對紅茶又玩完了。
「午後的紅茶」, 日本著名的飲料公司Kirin所出,初入口的味道就是跟一般不一樣,口中竟然是出現Earl Grey的香氣。 低熱量是我剛開始嘗試它的吸引點之一 ,(哈日是吸引點之二),剛好的甜度,細膩的紅茶味,還帶有英式紅茶的香氣與口感,馬上列為我的最愛。 我不喜歡冰冰的喝,因為反而喪失細細品味的過程,買來後,在室溫等一下,在冰與不冰的中間,真的有午後的悠閒感 雖然滿目都是跳動的數字…
去試試吧! 抓住人生的簡單悠閒 ~~
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義大利之行<四>Florencer收尾啦, Siena接棒!

Morning – in Florence, MUSEO百花教堂藝術館 及 百花大教堂登上屋頂
因為沒辦法開車,根據B&B老闆的好朋友建議,坐公車除了比較快外,而且班次又多,較有彈性,所以我們也聽從建議,去客運站搭客運,巧的是客運站也是在火車站旁邊,這點倒是跟台灣有點像。 老爺買車票, “To Siena, 2 tickets, please” 。年輕售票帥哥毫不猶豫開了2張票,”Siena, directto”,我望著牆上的時刻表,到Siena 間隔10分鐘有2班車,一班是”directto” ,一班是”Rapida”, 我直覺翻成英文應該相差無幾,只是”direct”跟”rapid”有啥差阿? 到底哪一個快阿? 老爺再問了一下帥哥,他充滿信心的回答說 “directto to Siena, no problem!” 然後再來一個招牌義大利帥哥微笑,電得我和老爺也no problem at all! 上了車 後,開了許久,停了將近8個點,停到我逼Min去問了幾次美女司機到底到了沒? 沿路思考”dirrecto”跟”rapida”的奧妙,確定或許Rapida才真的是rapid。
(先送上一般白酒放鬆一下, 慢慢點菜)
(酒一下肚, 馬上自high, 記得照相時已經上到主菜了, 我吃白酒磨菇燉雞肉, 有點鹹, 但是好吃, 來碗白飯剛好)
(老爺的黑胡椒立佛羅倫斯牛排, 這個超好吃)
(一定要點甜點, 當晚是提拉米蘇)
(晚上的貝殼廣場, 茶足飯飽後感覺更好啦)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夏日名品折扣戰之都是Miu Miu惹的禍 ~ Coffer Bag 和一雙美鞋
果然,有些東西跟回家了,我也無奈阿! 老爺….
先是Coffer Bag, miu miu最著名的縐折設計包。 也是因為此設計的成功,進而衍生出各種皺折的變形款。 我買的是她的經典包,通常經典款不會折扣,但是這次miu miu只將一咖磚紅色的打上6折。 OK! 其實原價我就有點心動了,打上6折的話一定是要包起來的,而且顏色真的很漂亮,老爺,這真的不能怪我阿…
(開箱, 照出來的顏色有點深, 其實應該更磚紅些, 不過我照不太出來... )
(用閃光燈後, 照起來的顏色比較真)
(穿起來...)
(三七步的感覺有點俗, 這樣就像阿嫂了...)
這就是折扣戰果, 其實還好啦! 是咩, 老爺?! 老爺?? 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