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我已經是師奶級的, no offense but….好慘喔!!

中午那兒都不想去,嚴重的Monday blue。 習慣不在白天睡,所以也沒辦法學別人利用中午養精蓄銳一番,所以就surf網路、看看新聞、聽聽眉眉們聊八卦了。

美眉們說”最近誰唱啥歌好好聽…改天約去KTV飆歌…” ㄟ…. 沒興趣。 瞄瞄電視 “王瀅要嫁給建築業小開…”… 恩…恩恩... 王瀅是誰?? 正在無聊時,美眉們又提起最近看的日劇。 “水嶋寬,好帥!!” 這下子是我的topic了,正在興味盎然時,猛然想了一下,天阿!! 我是不是所謂的”師奶”阿?!天阿~阿阿~~~~~~
(水嶋寬, 超帥的喔~~~)

當然,沒人知道師奶的定義是啥,他的出處大概也沒人記得,要嚴格定義之前,相信台下已經打成一片了,但確定的是一定是-年紀

大學畢業時,40歲是很遠的一件事。 在外商銀行上班,女主管們手提Chanel,頤指氣使,這是我對熟女的以為。 而今,我也是別人眼中的熟女,Chanel比較不是我的重點,現在的我性子急,期許自己處世公允,對事不對人,也希望這樣能不至於惡化週遭美眉們對他們以為的熟女定義。 只是當事人的我,不禁對過去、現在、與未來產生無比的很複雜的感覺。 隨著年紀的增長竟然愈來愈陷入想像的陷阱,以前不愛的連續劇現在成為當couch potato的主因,不知道迷戀偶像是因,還是所謂壓力逃避是果。 市場預難捉摸時,逃避的心理似乎就更容易出現,或許是在寄望白馬王子能真的從劇中走出,帶我脫離現實的泥沼。 但當電視turn off的那一刻,我的腳重重的踩在地上,I am still here, actually, I did not go anywhere….
.
其實,我不喜歡偶像的真實面,追根究底,其實我應該是迷戀戲中的那一個角色,而非那個人。 因為每每看到打片時的偶像,總讓我想轉台,殺師奶的是戲中的帥執事而不是現實的水嶋寬,當區分了喜歡與不喜歡時,似乎有沒啥迷戀或不迷戀,反正追到源頭,一切似乎就沒啥重點了。

晚上了, 眼前的數字與報告終於可以暫時移開一下,不用去想央行開會會不會動銀行準備率,也將韓國退場機制導致利率驟上的新聞推到一旁,人民幣、工業生產、歐幣、BDI先拋到邊邊,今晚,就放空做個帥執事的夢吧! 或許他會順便告訴我明天市場會如何, 然後我就大賺一票, 哈哈哈! Yeah sure, in my dream….

薩洛 (Alexandre Tharaud), ㄧ位年輕的浪漫鋼琴詩人3/18/2010 Alexandre Tharaud Piano Recital

薩洛 (Alexandre Tharaud)

認識薩洛,是從庫普蘭(Couperin)的tic toc choc專輯開始,明朗的指法,高調的技巧,把時鐘滴滴答答的聲音用鋼琴的琴鍵描寫的清晰可愛,小巧精細的令人愛不釋手深深對他對庫普蘭的詮釋感到非常欽佩,或許同是法國人才能知道同是法國深沉的精髓,也對這位年輕的鋼琴家產生無比的興趣,畢竟,在我淺薄的古典音樂的記憶資料庫裡,喜愛的鋼琴家用ㄧ支手就數的出來,大部分的鋼琴家都有擅長的音樂領域,對於某位音樂家的作品詮釋特別對自己的胃口,唯一的ㄧ位全能鋼琴家是李希特,我對他的喜愛及其崇高性完全不在話下,但除他之外,每個鋼琴家都沒辦法全能,或許這需要更多的經驗與歷練,但彈出來有人喜歡有人厭惡這也是正常,這是人生,很難取悅所有人的。

好。 這次的重點是薩洛,自從上次她第一次來台灣表演庫普蘭及其他法國音樂家的做例如拉威爾等,對他的音樂詮釋就非常深刻,他是ㄧ個很細膩型的詩人下每個音的詮釋、轉折、鋪陳,有著一種法式的柔軟與細膩,直覺就是浪漫,聽完一整個是柔情的水般感受,無限浪漫。 今年又再度來台灣開獨奏會 (台灣人真的很熱情,真的。 因我只要出國都會去當地聽音樂會,歐洲尤其是,光那個演奏完的鼓掌,台灣同胞真的是很不吝惜的給演奏家鼓勵,難怪來過台灣的音樂家總是會ㄧ來再來。 相對地,歐洲的音樂會,掌聲都是剛剛好,不多也不少,當然熱情度就差很多,或許他們的標準很嚴格,但是鼓舞性真的差很多…) 以他蕭邦的那ㄧ張專輯曲目為主。 其實早在去年我們就聽過他這張專輯,當然,我對蕭邦演奏家的標準很高,因為我最最鍾愛蕭邦的昨品。 而薩洛對蕭邦的詮釋有種特殊的細膩,厚度稍顯不足,但是獨特的浪漫性也讓我義無反顧的想要去現場聽聽看。 Min一看到他出演的消息,二話不說,就買票了。

3/18/2010 Alexandre Tharaud Piano Recital
曲目: 巴赫 義大利協奏曲F大調,BWV971  蕭邦 十二首圓舞曲、對舞舞曲、廣板、第一號G小調敘事曲 三首馬厝卡舞曲 (第11號E小調,作品17之2、第13號A小調,作品17之4、第六號A小調,作品7之2)


薩洛的圓舞曲們詮釋細膩度完全不在話下,非常適合,但是演奏格局再大一些的曲目時,厚度的問題就會出現。 所以他的蕭邦第一號g小調敘事曲(Ballade in g minor, Op 23)所表現的故事而言,比較是法國言情式的小說,比起李希特史詩般的詮釋,故事轉折時而悲傷、時而柔美、時而激昂,厚度就稍顯不足。 但ㄧ樣,ㄧ定也有人較喜歡這種的詮釋。 另巴哈的義大利協奏曲,我跟Min都喜歡他第一樂章的表現,巴哈是個數學家,薩洛有這種表現已經讓我無比驚艷了,馬厝卡作品十七的第四曲的憂傷,讓我深深感懷許久…

總體而言,以ㄧ位這麼年輕的鋼琴家那麼快就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與擅長,這是相當聰明的策略,但策略的成功與否還是在執行。 他的天賦與個性,對鋼琴的解讀,都是他今日成功的每ㄧ步。 當Min問我:”如果他明年又來了要不要再去聽?” 我有點遲疑。 並不是說他不好,只是浪漫有盡期,惟有厚度才能展現出可經歷時間的考驗及歷練的累積,而這才能真正持久。 就如同李希特是五大酒莊的Bordeaux,而薩洛應該是屬於Burgundy,深深期許他是充滿層次的Burgundy,因他已經展現年輕時的層次豐富,但是尚未陳年,還未接受時間的洗禮,所以現在決定明年是否要再去聽會不會太早? 不過確定的是,他續出的CD來將是檢視他是不是一支令人驚艷的burgundy最佳的方式,在此之前,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Louis Roederer, NV, champagne + Bourgogne Pinot Fin, 2006, Domaine Robert Arnoux + 國家音樂廳不提供酒類服務了!!

過完年,一直在為過去整修的錯誤做彌補。 剛回台灣時,身上沒錢又想將家裡弄舒服點,所以就選了最便宜的裝潢師父做家裡整修,當時那知天花板的用的材料有何差別,後來可就知道了,in a hard way。 在不得不的情況之下,毅然決然決定年後整修天花板,順便將小朋友房間也整理一番,畢竟長大了,房間內部功能也要隨之改變較合乎使用,所以年假以打包整理做結束,而裝潢師父也很幫忙 僅用一週的時間結束完工,雖然中間還是出了一些包,但總也是搬回來了,像新家,呵呵….接著是重新設計與布置,外加一些家具的添購,所以接著每星期逛家具店,比價格、量尺寸,真是超累人的,好不容易家具大致底定,這週不逛家具店了,過一個以往最喜歡的週末:逛街、吃飯、看DVD、聽音樂、兼品酒,開心的週末,就紀錄開心的部分吧!

星期日的下午,找到了一盤草莓,草莓一定要配香檳!再從冰箱翻出了香檳,Louis Roederer, NV, champagne,試試感覺。這瓶NV香檳很有趣,冰涼喝一定覺得酸且直接,不一樣的是一定要放在室溫下一陣子,讓溫度不會太冰, 但在同時必須要開瓶,如果直接到在杯子中等溫度亦可,不過泡泡會較少一些。 因為需要等,也讓很多人誤會他的可能性,其實這瓶酒的層次性很不錯,一但溫度適宜,先有一股chardonnay的味道,接著很快速一層層表現,很難讓人接的上,但卻不由自主一直倒在杯中想要catch到他的每一層餘韻,喝完一瓶總有”怎麼這麼少”的感覺,更重要的是,他的價格不高,算是物超所值得香檳。 屯了一些在家放,算是為炎炎夏日預先做準備,而夏天似乎就不那麼討厭了

喝到很難停的感覺,再去翻了一瓶burgundy來喝喝。 Bourgogne Pinot Fin, 2006, Domaine Robert Arnoux, 有點敗筆是有pinor noir啦,但是先不要說層次,倒是第一層的韻味就很短暫,我知道這只是burgundy的table wine, 對啦對啦!基本上 burgundy沒一定的level以上的確就是浪費錢形容,但是Domain Robert Arnoux應該多少不同吧?! 結論是:沒啥不同! 哈哈…雖人這瓶蠻便宜的,以burgundy的標準而言。 留了一些一週後試,結論是更糟! tannin簡直難以入口,但是對已經掉入burgundy煉獄的我而言,或許應該認命吧!

本來應該紀錄個最近聽的音樂做ending,但是想到一想到這件事就難過, 那就是-現在國家音樂廳已經不提供酒類飲料了!!! 唉唉唉唉唉…… 其實他剛開始提供時,我超開心的,因為在歐洲聽音樂會,無論在未開場或是中場, 來杯紅酒,跟大家聊聊,是音樂會外的bonus,而通常這個bonus會讓音樂的本身產生更大的共鳴與效果,或許酒精本來就會產生這種效果,但是如果在right place and right time,產生的效果是會加倍的。 所以當國家音樂廳開始提供時,我只能用無比雀躍形容,每次總會央求Min早點到,先去喝點酒,暖暖氣氛,中場就更不用說了,上半場的音樂還在腦中,加入一點酒精讓每個音符更為跳躍與活化,下半場就不可言諭了。 所以音樂會還沒開始,總是成功了一半。 但是 這一切都結束了! 因為國家音樂廳已經不在提供酒類飲品,其實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預見的,每次去買時,總是只有我一個人買酒類,99%的人都買個水、三明治、咖啡的,其實如果從台灣聽音樂會的人來分析,一切就都make sense了。 台灣聽音樂會的人,學生等年輕人蠻多,就這個客群而言,本來就不會買酒類飲料,而台灣本身雖然喝紅酒的人愈來愈多,但是喝的人聽聽音樂會就不一定了,經過音樂廳的試驗結果是喝紅酒的客群似乎不太聽音樂會,這和紅酒以成日常飲品的歐洲是大不相同,所以每次當我一買時,總是剛開瓶或是已經開很久的酒, 而我一買完相信下一買家又要等很久,更不要說我都是買香檳,而喝香檳的人又更少。 我能了解他的難處,所以有時和朋友一起聽時,總是將他一整瓶包下來,但是這樣的支持顯然還是不夠,所以不敷虧損而結束卻也是必然的結果。難過的是我接下來就沒得喝了!! Min說我們下次去買個小酒瓶,扁扁的那種,然後自己在那兒喝,恩….. 這實在有點像是alcoholic的行徑,一整個FU就是不對啊! 唉……. 不過,總是要幫自己想個對策阿!尤其是未來每個月都有音樂會,每個月都一整個期待,如果加上…..那不就是更….. 所以如果你在音樂會中場的某個角落,看到2個偷偷傳遞著扁扁的小酒瓶,形跡詭異的一對男女,請不要理他們。 但是如果你也是”好的音樂會一定要來點好酒”的同好,請自行靠過來,我們一定不會吝惜將扁扁的小酒瓶傳給你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