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叛逆的美感

我從小到大,都是人家口中的乖學生、好榜樣,讀書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 也不是說我沒有反抗期,只是一向習慣在心中吶喊,很少將掙扎抗議表現在外,膽子小或許是因素之一,過於理性應該是主要的為什麼。

小時被媽媽責罵,大家都有離家出走念頭,懷疑自己是抱來的,想像所有看過連續劇的悲苦角色全都套用在自己的處境,也想帥氣的離家出走宣示一下不滿,但是在負氣地準備離家衣物時,腦中盤旋的是:「要去哪?」、「有沒有錢?」、「走多久?」等的現實問題,不知不覚就變成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結果; 生氣時,很想把桌上東西掃到地上去,但佔據在腦中的想法馬上被「等等還要自己收」、「樓下鄰居會不會覺得聲音大?」 的想法淹沒; 上學時,想帥氣的翹課混pub但是想到的卻是「要向誰借筆記?」、「被點到名怎麼辦?」。 簡言之,我根本就不是個咖。

或許就是俗辣的本性,所以反而對於叛逆有種莫名的崇拜 雖然都叫叛逆,但嚴格來說叛逆分好幾種。 我崇拜的不是咬著煙的John Wayne也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率性,比較傾向不顧世俗、特立獨行、忠於自己的那種叛逆 或許討厭自己總是無法放開別人的眼光,或許期待自己更忠於自己的感受,對獨立,我有一種崇拜,因為我是很依賴的人。 及今想想,或許其實就是崇拜自己所不能的,當自己不能別人能的時候,不知不覚會有仰望的眼光,而這種眼光所及,或許就成為美了。

雖然現在有能力,離家出走可以大方住在凱悅總統套房;東西掃在地上可以麻煩菲傭掃掃;雖沒課翹,但混混pub喝喝酒玩玩趴倒也是無妨。 不過感覺好像變了,現在的叛逆,轉向對人、對生活、對工作的挑釁,而這些層面似乎跟現實又脫離不了關係,在腳踏實地的現實中,理性思維的框架下,叛逆,對我來說,似乎永遠都有距離

….

我想,我還是遠觀就好吧! 不是咖就不要裝咖,是俗辣就是俗辣,也沒一定要或一定不要的,在挫敗總是占人生的大部分的情況下,叛逆就像是一種奢華,在庸庸碌碌的人生中花不太起的代價。 但總是有壓抑不了的時候,我不知道一般人會怎麼做,確定的是摔杯子啥的已經離我有點遠了。 內斂的自己,試著讓David Oistrakh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引導,在很深很深的夜裡,燃起挫敗的叛逆,一根煙一瓶好酒,在微醺與煙霧中,想像屬於人生奢華的片刻吧!